成功案例

恶意剪辑!日本综艺造谣“中国人爱吃乌鸦”被迫道歉

  2025年春天,一档日本综艺节目的“神剪辑”,意外掀起了一场跨国舆论风波。事情发生在3月24日,日本N电视台的《月曜夜未央》播出片段中,竟声称“中国人吃乌鸦火锅”。

  画面一出,社交媒体瞬间炸锅,网友们纷纷质疑节目组是否搞错了什么。原来,这场所谓的“街头采访”,是把一位中国女生谈论“乳鸽”的正常饮食文化,硬生生剪成了“乌鸦火锅”。

  节目组最终道歉,但事件背后所暴露出的媒体剪辑乱象、文化偏见和流量逻辑,值得我们认真掰扯清楚。

  事情的起点,是一段看似普通的街头采访。镜头前,被采访到“对春日来东京的人有什么建议”的中国女生说在日本街头看到很多乌鸦,有时候会被它们叼走窗台和阳台的衣架毛巾。

  随后又聊起在中国就很少看到乌鸦,更多是鸽子,而中国人会吃乳鸽的饮食习惯也被顺势带出。这种食用文化,在中国南方尤其常见,属于老百姓餐桌上的寻常美味。然而到了节目播出后,画风突然大变。

  节目组将这段视频进行魔改剪辑,女生说的“吃乳鸽”被剪成了“我们会吃乌鸦火锅”,字幕上还加了夸张的特效,背景音效更是渲染出一种“猎奇味十足”的调子。

  节目组的剪辑方式可谓“刀法精湛”,将完全不同语境下的句子拼接,甚至有可能混入了其他采访片段。他们把“乳鸽”替换为“乌鸦”,再通过字幕和剪辑手法进行“再创作”,最终呈现出一个看似荒唐却极具传播性的画面。结果,这段视频在TikTok、X(前Twitter)等平台上迅速走红,点击量破百万,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爆款”。

  但很快,这位中国女生本人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打脸”节目组,贴出了完整原始对话,还原了事件真相。对比视频和现场录音,观众一眼就能看出这段内容经过了严重篡改。至此节奏骤变,节目组的操作不再只是“娱乐效果”,而是实打实的造谣行为。

  传媒学者指出,这类“语境抽离”与“语义嫁接”的操作,在新闻和综艺领域并不罕见,但一旦触及跨文化传播,就容易演变成国际误解。

  为什么偏偏是乌鸦?这个动物在日本文化中并非单纯的“鸟类”,而是一种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乌鸦在日本神话中既是神鸟“八咫乌”,象征神明引导,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常被视为不祥动物,与疾病、垃圾、噪音联系在一起。它常常出现在都市垃圾堆、夜晚电线杆上,形象充满负面联想。

  节目组选择将“鸽子”移花接木为“乌鸦”,并非偶然。他们太清楚乌鸦在本土观众心中的形象,知道这种设定更容易挑动观众的心理神经。把一个文化饮食行为,与一个“讨厌的动物”强行绑定,效果立马翻倍。它不仅让观众感到“不可思议”,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中国人饮食习惯奇怪”的刻板印象。

  讽刺的是,真正有在吃乌鸦的,恰恰是日本人自己。早前日本媒体曾报道过“乌鸦肉刺身”在地方餐厅中出现,还因为缺乏检疫证明而引发卫生部门担忧。而在神道教传统中,乌鸦又是一种神圣象征。这种文化上的“自我冲突”,节目组却选择性忽视,反而将视角对准中国人。这种选择,不免让人联想到一种“转移焦点”的操作——用别人的所谓“怪”,掩盖自己的“尴尬”。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事件并没有演变成一场民族主义的舆论对撞。反而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后,中日两国网友出奇一致地站在了同一边。超过八成的社交平台评论,都是对节目组剪辑行为的质疑和批评。

  日本网友的反应甚至更为激烈。有网友留言说:“这档节目给日本人丢脸”、“我们不能容忍这样的造假”。还有不少人呼吁节目组向当事人和观众道歉,认为这种做法是“欺骗”和“冒犯”。

  中国网友的态度也并非一边倒的愤怒,而是更强调“澄清事实”和“质问媒体”。不少人关注的是:在全球信息高度互联的背景下,媒体是否还有底线?还有人提出疑问:当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开始用断章取义制造他国形象时,这种行为到底该由谁来约束?

  这场跨国共识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年轻一代对媒体透明度的更高要求。Z世代的网民成长于全球化语境,更擅长信息比对,也更在意内容是否真实。当事实摆在眼前,他们并不会轻易被民族情绪牵着鼻子走,反而会聚焦在媒体的责任与操守上。

  正是这股“网友打假”的舆论合力,逼迫节目组在短短两天内发表道歉声明,承认剪辑存在问题,并下架相关视频。但这份道歉,并未完全打消公众的不满。毕竟,节目已经播出,误解已经扩散,观众的信任却难以恢复。

  在跨文化传播的时代,媒体不再只是国内的“自说自话”,每一次播出,都是一次对外的文化输出。节目组的“一刀剪”,可能就是观众对另一个国家的“第一印象”。

  这只“剪出来的乌鸦”,本不该飞得如此高。但它最终飞进了中日两国网友的公共视野,也促成了一次难得的共识:对虚假内容说不,对尊重事实说是。希望这次“乌鸦事件”,能成为一次反思的起点,让更多媒体在追逐流量时,想一想基本的尊重与真实。

  媒体的责任,从来不是制造冲突,而是架起理解的桥梁。当剪辑成为武器,真相就成了受害者。真正的文化交流,不该靠讽刺和误导起步,而该从诚实与尊重出发。剪辑可以有趣,但不能。这才是媒体该守住的底线。

  信息来源:太恶劣! 造谣“中国人吃乌鸦”, 日媒被处理——大河报2025-10-24

  信息来源:太恶劣! 造谣“中国人吃乌鸦”, 日媒被处理——大河报2025-10-2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