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一把剪刀剪出逆袭人生!9月29日下午3点,刚刚参加完盂县北下庄乡北下庄村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的谢变良和她的“老姐妹们”在工作室里小憩,她们的脸上挂着些许疲惫,但更多的是满足与喜悦。活动中,谢变良展示的有关中国人精神谱系的剪纸作品赢得了阵阵喝彩,由工作室“老姐妹们”自编自演的舞蹈《双脚踏上幸福的路》,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工作室里,谢变良和“老姐妹们”围坐在一起,聊着表演时的趣事,讨论着下一批订单的进度。看着眼前这群自信、开朗的“伙伴”,谢变良的眼中满是欣慰。谁能想到,这位神采飞扬、带领数百妇女创业就业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山西省劳动模范、盂县晋仙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是一个“连头都不敢抬”的孤苦女孩。
因父母早逝,谢变良与奶奶和大伯相依为命。儿时贫苦的家境,让她“抬不起头”,性格也因此变得孤僻、内向。当同龄人仍沉浸在“过家家”的游戏中时,谢变良已经能拿起剪刀学习剪纸。“奶奶是邻里乡亲们交口称赞的‘巧手’,会剪很多民俗图案,我就这样看着、学着,慢慢也就会剪了。”她说。
然而命运的残酷并未止步,之后的数年间,奶奶和大伯也相继离世,17岁时,家中只剩下谢变良一个人。“一拿起剪刀,心就静了,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谢变良说,剪纸对她而言,早已超越了一门手艺,它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是排解心中苦闷的良药,更是带她脱离困境的翅膀。正说着,谢变良拿起桌上的剪刀,从包里取出未完成的作品开始了创作。剪刀刃尖看似毫无规律地游走,但图案的轮廓早已印在谢变良的脑海中,随着纸屑簌簌落下,图案渐渐显露。
起初,谢变良的剪纸作品大多用作装饰。谁家娶媳妇嫁女儿,总要揣着红纸来找她;逢年过节,她剪的窗花更是深受邻居们欢迎……2011年,谢变良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一位来自南京的商人,偶然看到了她的作品,那些带有“盂县味儿”的图案,让他眼前一亮,他当即决定购买谢变良精心创作的10余幅剪纸作品。“那是我靠剪纸赚到的‘第一桶金’,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被认可,我的作品被珍视。”谢变良激动地说。
从第一次拿起剪刀起,40多年的光阴悄然逝去。谢变良凭借着一股韧劲和对剪纸的热爱,从苦难中“破茧成蝶”。《庆丰收》《八骏图》《赵氏孤儿》……她的作品屡获殊荣。然而,对于谢变良而言,比荣誉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门拯救了她、温暖了她的艺术去温暖更多人。
2014年,谢变良决定转向教学工作,将自己的技艺无偿地传授出去。医院、图书馆、博物馆……只要了解到主办方开办的活动需要讲授剪纸技艺的老师,她便抽时间去授课。2020年,盂县晋仙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成立,这里不仅是剪纸产品的生产基地,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盂县剪纸的传习基地,是“谢老师”授课的固定场所。
“我吃过苦,知道那种滋味。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尽可能地去帮助有困难的人,让他们的日子也能‘亮堂’起来。”谢变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与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合同,手把手、一对一地教她们剪纸,并收购作品,按月支付工资,让这些农村妇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谢变良还开办公益性剪纸培训班,目前已举办了10余期培训,培训妇女700余人次,其剪纸团队也从创立之初的8人发展为如今的30余人,团队成员中年龄最小的30岁,最大的60多岁。在她们的努力下,目前,公司开发了婚庆盘盒、人物剪像定制、十二生肖、戏曲脸谱、窗花团花等20余个系列的产品,并与制作广告赠品、生日礼品、旅游纪念品、节庆用品等的多家公司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合作关系,让传统剪纸焕发出新的生机。
谢变良深知,对青少年而言,文脉就是“根脉”。青少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对于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参加各类公益性社会活动的同时,她十分注重学校授课。她在盂县职业中学、牛村中学、仙人中学等学校创建了传承阵地,每周风雨无阻地去讲课,至今已带出了3000余名剪纸“小能手”。“看到孩子们拿起剪刀时那一双双发光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剪纸的未来,剪纸就应该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她说。
从以剪纸排遣苦闷的孤女,到将剪纸艺术传播四方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再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引路人,谢变良用实践诠释了:一把剪刀,不仅可以剪出精美的图案,更能剪碎生活的苦难,剪开希望的道路。正如她所说,“把一件事当成一份事业去干,专注自己、信任自己,便能改变自己。”